《皇极经世》一书谬读(二)
易经六十四卦画相对断代探讨之三
于奕华
内容提要:
通过对《皇极经世》的解构,辨析“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排序规则与“先天八卦次序”之间的相关性,使我们认识到:邵雍的先天易与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一样,是头朝下站立的。真正体现先天易特征的不是所谓的“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排列,而是卦画的依次爻变规则。这正是卦爻产生和它初始化的意义所在。而这才是“先天”。体现“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的“伏羲之易”,来源于远古时代的历法。不过不应被视为先天,而应称作“先在性”,即符号的先在性,亦即“符号的初始化意义”。
二、先天历的规则——竖向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
在前一部分《先天易的结构——横向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我们通过“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拆分图”,看出“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分组构成是“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图”(小横图)的延伸。但其总体排列与“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大横图)“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圆方图)不同,有异于“伏羲先天八卦次序”。
这是因为它与前三个图的地位不同。“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是对先天历的唯一说明。这是通过《皇极经世》卷一至卷十二,在“以元经会”,和卷十三至卷二十四 “以会经运”两部分的表格内容具体说明的。
卷一至卷十二,“以元经会”表格的左边竖向是十天干从甲到癸循环排列;表格的横向是十二地支从子至亥的顺序排列;表格的右边竖向是序数,纵向看上格书一,则下格书十二,上格书二,则下格书二十四,其横向上左自一起,左讫于三百四十九,上右自十二起,右讫于三百六十。这样序数排列至四千三百二十止。表格用天干、地支、序数分别在左、上、右三边形成框架。以一经卦领六纬卦的形式,依次将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置于其中间。同时从三个方面释读竖向排列的三百六十卦。这便是发明权在邵雍的“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也就是《皇极经世》的三大体系之一的“以元经会”。所谓三大体系。“包括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三个互为依存的体系。具体而言,一元,十二会,三百六十运,四千三百二十世,分别用日月星辰表示,…也就是说,以天干配日、配星分别表示元与运,以地支配月、配辰分别表示会与世。进而言之,一元配日,故只用甲;一元十二会,犹一年十二月,故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地支相配;每会三十运,犹每月三十日,故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循环三次相配;每运十二世,犹每日十二时,故亦用子至亥十二地支相配。”将卦画依“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顺序夹在其中。“按照一元统十二会,一会统三十运,一运统十二世,一世统三十年,以十二与三十反复相乘,乃成其数序如下:
我省略了书中的推演过程,只罗列一个简单的对应式。为的是从中看出邵雍“以元经会,以会经运,以运经世”三大体系的推导建立三百六十这么个常数,是使其与“以三百六十卦言历”相对应,或者说三大体系蕴含“以卦言历”是出自天然。这样《皇极经世》三大体系的先天意义就不言自明了。简言之:
其一,三大体系是建立在先天易基础之上的;
其二,先天历是由三大体系的实际运用证明其先天性的;
由此,“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此非先圣所尝言也”,“先圣所未有而邵子创为之”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以前我们在横向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拆分图”中所看到的是,拆分图B由七个经卦为一个分组,是因为离三行再现部排除经卦离卦,连带着又分别排除了其所领旅、大有、噬嗑、贲、同人、丰六纬卦,因而形成一个空档;拆分图D也由七个经卦为一组,是因为乾一行再现部排除经卦乾卦,连带着分别排除其所领姤、同人、履、小畜、大有、夬六纬卦;拆分图F是经卦坎六行呈示部排除坎卦,连带着排除其所领纬卦节、比、井、困、师、涣六纬卦;拆分图H是经卦坤八行呈示部排除坤卦,连带着排除其所领复、师、谦、豫、比、剥六纬卦。这便是邵雍所说的“体有三百八十四,而只用三百 六十何也?以乾坤坎离之不用也”所致。这一点我们看清楚了。“乾坤坎离之不用,何也?乾坤坎离之不用,所以成三百六十之用也。”也能解释其所领六纬卦共二十四卦(次)被排除的理由:“六十卦者,三百六十爻也,故甲子止于六十也。六甲而天道穷矣。”对此,王植说:“世卦年卦皆会甲子、甲午、用六十之数,此亦其图说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补》《梅花易数》页132九州出版社2003年版下引皆此书)事情至此也大体说明白了。“以元经会”是个大框架,只是个年表式的排列,并没有言历的实际内容。
但是其中有几个细小的差异还是令人生疑的。
其一,邵雍所说的“体有三百八十四,而只用三百六十何也?以乾坤坎离之不用也。”在六十经卦中乾坤离坎不用。可在三百六十之用中,并不是乾坤坎离之不用。(三百六十卦)在三百六十之用中乾坤坎离,这四卦各自都用了六次,共二十四次之多。这使得在三百六十卦排列顺序上,以六十四卦爻变作为纬卦有的出现过六次,有的作为纬卦出现过五次,还有只出现四次的。这种单卦出现的频率差异的不规则现象,对三百六十卦的排序有何影响?这不是一句“以乾坤坎离之不用,所以成三百六十之用也”能解释清楚的。
其次“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把“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中乾卦至复卦的三十二卦原先的排列顺序整个掉头。对改变排列顺序的解释:“起于复者,冬至子半,一阳初生,万物之始也”。把冬至日与复卦结合在一起的理由,与复卦的卦画构成(
),即这里所说“一阳初生”是最下一横(初爻)是长横(阳爻)其余都是短横(阴爻)做为条件看待,但这个必要条件所指称的复卦卦体最下一横“一阳初生”,它的依据是什么?所表达的是意象、虚象?还是表象、实象?是象征意义还是经验内容?
最后一点,邵雍声称:“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到底是指哪一图?那个图是依据什么而画出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用以言历”的“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既得用文字,又得用序数,还要比附于六十甲子纪历才能解释。单是这一张图,或者就是先天易的四张图摆放在一起,能够表现出“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吗?
当然,疑点远不止这三点。我选这三点是作为突破口,是因为对这三点疑问的解释,为我们对先天历的讨论深入进去,寻找一个可能作为支撑的原点。
从符号学的意义讲,符号所指代的系统通常是二元性结构,即显性结构和隐性结构。
其显性结构表现在符号的排列组合形式,即位相变化规则上,表现为符号系统的形式或者说是逻辑关系,是符号系统的规定性。
其隐性结构是符号排列组合变化所表达的内容,包含符号系统的功能,是符号系统的先在性。
二者相生相峙。但符号系统的先在性会因系统变化而模糊和不确定,以至于逐渐消失在符号所指代系统的多样化之中(符号排列组合变化是多样的)。因此,先在性相对于规定性是隐性。然而,符号系统的先在性所包含的符号初始化意义和符号系统的功能,仍保存在系统的结构中,并可透过规定性表现出来。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解构符号系统就有一个新的思路。就是通过解析规定性来判断其先在性。这个思路就是破译电报密码的原理。我们可以尝试从符号系统的规定性,即符号之间的排列组合变化规则入手,深入到符号所包含初始化意义,以二元结构来研判符号所指代系统的内涵和外延,进而判断其初始意义和功能(原码)。
结合“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即卦画符号系统来理解,就是判别卦画排列的哪一种形式(符号系统的规定性),能够完整,准确地表达内容(历法功能)。并且是单独由卦画符号系统来实现这一功能,而不必去借助于其它符号系统(天干、地支、序数)的支持。引申说去,卦画符号的先在性能否体现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或者说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我们能否发现卦画符号初始化的意义,它所包含的内容与表达历法功能?
根据我们在前边讲的符号排列顺序形式变化,实际上反映内容的变化,内容变化的范围不能脱离符号初始化的意义。我们至少对“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还有一点希望。就是看看能不能从“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排列组合规则(规定性)方面(这些规则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竖向排列中表现出独特的意义),深入到对上边三点疑问的解释中去。并由此探索邵雍先天易学中用卦画系统构建远古(伏羲)时代历法模型壮举的功败垂成。(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前一点,后两点放在下一篇中讨论)
前一部分横向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卦画排列是有规则的。从先天易的角度上看,“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圆方图)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大横图)所贯彻的是“伏羲先天八卦次序”(小横图)。前两张图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分别以八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排列顺序为下卦,又以这个顺序为上卦的集合。而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将原来由乾卦到复卦的排列顺序,颠倒为由复卦到乾卦的整体大掉个各,总体上改变了先天图的卦序。
这个改变会发生什么影响呢?就易经六十四卦的性质而言,八卦的上下位相的变化是一个限制条件,这个限制条件说到底就是卦画符号的先天性。它决定了六十四卦画的组成,限定了六十四卦变化的范围,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可超出六十四卦的初始意义所表达功能范畴。变化的只能是排列顺序。而这种顺序变化的规则除了能在横向排列中看到,同样也能在竖向排列中看到。
“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 在竖向排列上的规则,归纳起来有三点:
其一,经卦与其所领纬卦的爻变关系:
我们任选三个经卦与所其领六个纬卦为例来说明
经卦 小畜 卦体( )乾下巽上
它所领六纬卦依次(自上)是巽、家人、中孚、乾、大畜、需(见《皇极经世》卷六页26“以元经会”之六)
其纬①巽是小蓄卦卦画下数第一横(初爻)由长横(阳爻)变短横(阴爻)( ),其余五爻不变。
其纬②家人是小蓄卦画下数第二横(二爻)由长横(阳爻)变短横(阴爻)( ),初爻和其余四爻保持原状。
其纬③中孚是小蓄卦画下数第三横(三爻)由阳爻变阴爻( ),初、二爻、四、五、六爻保持原状。
其纬④乾是小蓄卦画之下数第四横(四爻)由阴爻变阳爻( ),初,二,三、五、六爻保持原状。
其纬⑤大畜是小蓄卦画之下数第五横(五爻)由长横(阳爻)变短横(阴爻)( ),初、二、三、四、六爻保持原状。
其纬⑥需是小畜卦下数第六横(上一横)由长横(阳爻)变短横(阴爻)( ),初、二、三、四、五爻仍保持原状。
这个规则,即自上纬①至下纬⑥,由小畜卦画构成的由下到上(初爻到六爻)逐一变性(阳变阴,长变短,阴变阳,短变长)的排列,就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经卦与所领纬卦的联系。它与经卦之间的排列无关。
我们再选节卦来看:
(乙)经卦节卦 (兑下坎上)它所领六纬卦依次(自上)是坎、屯、需、兑、临、中孚(见《皇极经世》卷四“以元经会”之四页16)
纬① 坎 是节卦初爻由阳变阴,其二、三、四、五、六爻仍保持不变
纬② 屯 是节卦二爻由阳变阴,其初、三、四、五、六爻仍保持不变
纬③ 需 是节卦三爻由阴变阳,其余各爻仍保持不变。
纬④ 兑 是节卦之四爻由阴变阳,其余各爻仍保持不变。
纬⑤ 临 是节卦五爻变阴,其余各爻仍保持不变。
纬⑥ 中孚 是节卦六爻变阳,其余各爻仍保持不变。
我们再选井卦来看:
(丙)井卦 它所领六纬卦依次(自上)是需、蹇、坎、大过、升、巽(见《皇极经世》卷八“以元经会”之八页37)
纬①是井卦初爻由阴变阳 为需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纬②是井卦二爻由阳变阴 为蹇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纬③是井卦三爻由阳变阴 为坎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纬④是井卦四爻由阴变阳 为大过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纬⑤是井卦五爻由阳变阴 为升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纬⑥是井卦上爻由阴变阳 为巽卦,其余各爻仍保持原状
以上这三例爻变规则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是普遍的。
竖向排列规则二,
经纬卦互相定位
我们也选经卦与其所领纬卦为例来说明,还是以小畜卦与所领六纬卦为例。
经卦小畜的初爻变纬①是巽卦。巽卦作为经卦,其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①位置上的就是小畜卦,小畜卦是巽卦的初爻变。它们之间是互为初爻变的关系,巽是小畜的初爻变卦,小畜也是巽的初爻变卦;
经卦小畜的纬②是家人卦。家人卦作为经卦,其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②位置的就是小畜卦。小畜卦是家人卦的二爻变,家人是小畜的二爻变,它们之间互为二爻变卦。
经卦小畜的卦的纬③是中孚卦。中孚卦作为经卦,其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③位置的是小畜卦,小畜卦是中孚卦的三爻变,中孚卦是小畜的三爻变,它们之间互为三爻变卦。
经卦小畜卦的纬④是乾卦。乾卦作为经卦,其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④位置的是小畜卦,小畜是乾卦的四爻变卦。乾卦与小畜是互为第四爻变卦,而这两卦的爻变关系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并未出现,不过我们在拆分图中把它拼齐了。我们把小畜卦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的经纬定位关系列在下面。
经卦小畜的纬①巽卦。做为经卦的巽卦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①位置上的是小畜卦
经卦巽
纬① 小畜
纬② 渐
纬③ 涣
纬④ 姤
纬⑤ 蛊
纬⑥ 升
经卦小畜的纬②家人,经卦家人所领六纬卦排在纬②位置的是小畜卦
经卦 家人
纬① 渐
纬② 小畜
纬③ 益
纬④ 同人
纬⑤ 贲
纬⑥ 既济
经卦小畜的纬③是中孚卦,中孚为经卦,所领六纬卦的纬③便是小畜卦:
经卦 中孚
纬① 涣
纬② 益
纬③ 小畜
纬④ 履
纬⑤ 损
纬⑥ 节
经卦小畜的纬④是乾卦,在图中没有标出,但它的排序,我们在拆分图中已拼齐了:
经卦 乾
纬① 姤
纬② 同人
纬③ 益
纬④ 小畜
纬⑤ 大有
纬⑥ 夬
经卦小畜的纬⑤是大畜,大畜为经卦所领六纬卦之纬⑤是小畜卦:
经卦 大畜
纬① 蛊
纬② 贲
纬③ 损
纬④ 大有
纬⑤ 小畜
纬⑥ 泰
经卦小畜的纬⑥是需卦,以需卦为经卦的六纬卦之纬⑥就是小畜:
经卦 需
纬① 井
纬② 既济
纬③ 节
纬④ 夬
纬⑤ 泰
纬⑥ 小畜
以上这个经卦纬卦定位规则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也是普遍的,它与经卦相互间的排列顺序无关。
依以上六爻变和经纬定位两条规则,我们回过头来再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在六十卦中乾坤坎离四正卦不用,而在变三百六十卦中,乾坤坎离四卦却各自反复出现了六次。如:乾卦分别排列在姤纬①,同人纬②,履纬③,小畜纬④,大有纬⑤,夬纬⑥的位置上。这个排列顺序可以视为乾之六爻变(乾 ,姤 ,同人 ,履 ,小畜 ,
大有 ,夬 )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又可以列在经纬卦定位之列。坤坎离三卦也是同样情况。回头再看我们在横向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对拆分图B的分解和拆分图D、F、H,就知道,这实际上是它们在六十四卦排列中呈示部或再现部中的缺位。然而这种横向中的缺位,并没有影响到竖向排列中六爻变规则和经纬卦定位规则,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的贯彻。我们由此所能得到结论:“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排序规则来源于“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图”。“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出现的缺位是对原图的切割,它仍然遵守原图的构成规则。这同时也就解释了拆分图的构成。无论是呈示部、再现部、平移式、对角大交叉、经纬小交叉看上去纷繁复杂的排列,其实都是受到这样两个规则的支配。规则一,是依次爻变,规则二,是经纬卦定位。而这两条规则与“先天八卦次序”并无关联,没有“先天”的意义。
这是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排列的规定性。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发生的中间断条并没有影响这个规定性。由此推论:三百八十四卦的排列,三百六十卦的排列在顺序上没有相关性。简而言之,怎么排都行,其规定性是不变的。而先天易则是由特定的条件约束的一种排列顺序,就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顺序。而这个条件并不约束“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图”和“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这个结论还可以由下边的事例提供证据。
如果我们把上边小畜卦的六爻变的卦纬作为经卦,那六个经卦所领六纬卦(六爻变)即,六组纬卦依次竖向排列起来就合形成一个有特点的排列顺序(如下图):
这是以小畜卦的六爻变(纬卦)为经卦的再次六爻变横竖向排列的延伸,派生出以巽之六爻变和需之六爻变为两边的正方形,以小畜卦为对角线,这就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一个变换式,即6×6的方阵,也是经纬互相定位图。
“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 派生6×6方阵,我称之为邵雍变换群。它出现在《皇极经世》卷十三的七张表格中。它与前十二卷中的那十二张表格的格式不同,内容也不同,这有可能是邵雍独创的。它是《皇极经世》一书中唯一与中国古代历法直接对接的内容。它以卦画标示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具体说明“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是怎么回事。这七张表格的读法是竖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方阵排列。
所谓方阵排列我们先看表格(图见《皇极经世》卷十三“以会经运”之一页73-80 连线是我加上的)
(图一)惊蛰:
这是以小畜卦的六爻变(纬卦)为经卦的再次六爻变横竖向排列的延伸,派生出以巽之六爻变和需之六爻变为两边的正方形,以小畜卦为对角线,这就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一个变换式,即6×6的方阵,也是经纬互相定位图。
“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 派生6×6方阵,我称之为邵雍变换群。它出现在《皇极经世》卷十三的七张表格中。它与前十二卷中的那十二张表格的格式不同,内容也不同,这有可能是邵雍独创的。它是《皇极经世》一书中唯一与中国古代历法直接对接的内容。它以卦画标示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具体说明“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是怎么回事。这七张表格的读法是竖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方阵排列。
所谓方阵排列我们先看表格(图见《皇极经世》卷十三“以会经运”之一页73-80 连线是我加上的)
这是以小畜卦的六爻变(纬卦)为经卦的再次六爻变横竖向排列的延伸,派生出以巽之六爻变和需之六爻变为两边的正方形,以小畜卦为对角线,这就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一个变换式,即6×6的方阵,也是经纬互相定位图。
“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 派生6×6方阵,我称之为邵雍变换群。它出现在《皇极经世》卷十三的七张表格中。它与前十二卷中的那十二张表格的格式不同,内容也不同,这有可能是邵雍独创的。它是《皇极经世》一书中唯一与中国古代历法直接对接的内容。它以卦画标示中国历法中的二十四节气,具体说明“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是怎么回事。这七张表格的读法是竖看“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方阵排列。
所谓方阵排列我们先看表格(图见《皇极经世》卷十三“以会经运”之一页73-80 连线是我加上的)
《皇极经世》卷十三“以会经运”之一(《皇极经世》卷十三页73-80页)的七张表格,分别以二十四节气排序之中的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七个节气为栏目。这是以复卦排在最前延续下来,表明节气是从冬至日开始的。
这七张表格的架构是相同的。每张表格共横向十五行,竖向九列。竖向第一列是依十天干从甲到癸的循环,竖向第二列是序数,竖向第三列依次是经卦之六爻变的排列,这与“以元经世”的表格是相同的。这里从七十六起,间隔十五为一档,到一百八十,共一百五卦。竖向是起于“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排列顺序中的丰卦的后三爻,明夷、革、离。接着往后是六十卦自同人、临、损算起依六十卦排序到夬卦的十七个卦的六爻变(即六纬卦)。共计一百零二卦,加上开头丰之后三爻,总计一百零五卦,都是按着先后顺序排列的。这一百零五卦是这七张图表中的卦画第一竖列,我们在《皇极经世》卷三至卷六中“以元经会”之三到“以元经会”之六的表中,曾见过与这七张图表一样的卦画排列,两者的天干和序数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前边标示经卦领六纬卦,这里没有经卦只有六纬卦。形式一样,内容却不一样。这里的七张表,每张表标志一个节气,表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用三百六十卦按十五卦为一组,表示节气,间隔十五天。也就是说这七张表是用以言历的。这也是“以会经运”的配卦:一会五正卦,十二会六十正卦,一卦变六卦是对应的。丰卦是寅会,是寅半。而明夷、革、离又是丰之后三爻是丰半。从寅半计,经卯会、辰会、到巳会,为三会十五正卦,加前寅会半革,同人两卦,共计十七正卦半,十七卦之六爻为一百零二,加丰之后三爻总共一百零五(纬)卦。用在从惊蛰到芒种这七个节气。每节气以十五天间隔计,共一百零五天。所以这七张表又可以扩展为“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来表示,一年十二月三百六十日、二十四节气。这是《皇极经世》一书中唯一明确“以三百六十卦言历”的部分。
不过,我们不是要讨论这部分内容,它在《皇极经世》的体系中,只是一个证明或注释而己。是顺笔带过。我们讨论的是这七张表的构成规则,和规则表示的内容。
这七张表的卦画排列,竖向第一列是经卦的依次爻变的六纬卦,只不过没有标明经卦,只是把经卦的六爻变所领六纬卦,按六十卦图中的顺序依次排列下去。形成(一经卦所领)六纬卦为一组的组合。卦的组合是由自左向右依次排开的竖向第二列,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第七列共同构成的。这里开始发生一个转变,第一列的原来是六个纬卦,作为经卦横向扩展六爻变成为一经卦领六纬卦,而后六列依次排列的竖向每列又有是一经卦领六纬卦的关系。原来竖向第一列(一经卦所领)的六纬卦,转变为六个经卦,与竖向后六列的卦,又分别形成一经卦领六纬卦,即六爻变的规则排列。只不过发生了顺序上的改变。
我们选择谷雨、立夏(前面的图四、图五)两份表格,把它们连接起来看它的特点
图四)谷雨:
(图五)立夏:
这两份表格合起来是五个方阵,它的构成是由卦画竖向第一列的六个卦为一组,是一经卦领六纬卦,它们分别是:
睽卦所领六纬卦:未济、噬嗑、大有、损、履、归妹(方阵1)
兑卦所领六纬卦:困、随、夬、节、归妹、履(方阵2)
履卦所领六纬卦:讼、无妄、乾、中孚、睽、兑(方阵3)
泰卦所领六纬卦:升、明夷、临、大壮、需、大畜(方阵4)
大畜所领六纬卦:蛊、贲、损、大有、小畜、泰(方阵5)
这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按顺序排列的睽、兑、履、泰、大畜(《皇极经世》卷五“以元经会”之五页20)五个经卦,它们所领的三十个纬卦也是“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中按顺序竖向排列的三十个纬卦。
这三十个纬卦转变为经卦,又形成横向的六个经卦各领6个纬卦的排列。由横向6个纬卦与竖向6个纬卦交织组成的6×6方阵。这就是我们对小畜卦的经纬卦互相定位排列图的再现。这样看上去这两张表就是5个6×6方阵。
方阵构成有两个规则,一是方阵自身构成规则,二是上下方阵联系规则。其自身构成是一经卦领六纬卦横竖交错,也遵从经纬卦定位规则。不过横向与竖向的六纬卦排列方向发生颠倒。如:
甲 百二十一经卦未济的六爻变横向看(表中自左向右)
上爻变 ①解 变经 未济排在解卦之纬⑥
五爻变 ②讼 变经 后未济排在讼卦之纬⑤
四爻变 ③蒙 变经 后未济排在蒙卦之纬④
三爻变 ④鼎 变经 后未济排在鼎卦之纬③
二爻变 ⑤晋 变经 后未济排在晋卦之纬②
初爻变 ⑥睽 变经 后未济排在睽卦之纬①
其横向看(自左而右)是一经卦领六纬卦,遵从六爻变和经纬定位规则,而竖向看(自左而右)也是一经卦领六纬卦遵从六爻变和经纬定位规则。如下图所示:
第1竖列(自上而下)未济、噬嗑、大有、损、履、归妹是睽之六爻变;
第2竖列纬⑥(自上而下)解、震、大壮、临、兑、睽是经卦归妹的六爻变与下数第一横行相同,与百二十六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左起第3竖列纬⑤(自上而下)讼、无妄、乾、中孚、睽、兑是经卦履的六爻变;与百二十五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左起第4竖列纬④(自上而下)蒙、颐、大畜、睽、中孚、临是经卦损的六爻变;与百二十四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左起第5竖列纬③(自上而下)鼎、离、睽、大畜、乾、大壮是经卦大有的六爻变;与下数第四横行相同。与百二十三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左起第6竖列纬②(自上而下)晋、睽、离、颐、无妄、震是经卦噬嗑的六爻变;与百二十二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左起第7竖列纬①(自上而下)睽、晋、鼎、蒙、讼、解是经卦未济的六爻变。与百二十一横向自右向左排列相同。
这6×6方阵从另一个角度上看又是经卦睽的六爻变;这个方阵的经卦所领纬卦的倒着向上的顺序,其根本就是睽卦。一是睽卦的六爻变竖向成未济、噬嗑、大有、损、履、归妹;二是睽之六爻变成经卦又横向伸展六爻变成纬卦;这就形成睽卦在6×6方阵中的位置呈斜向梯形(图甲)
这个斜向梯形贯穿在每个方阵之中的梯形斜线标志这个方阵是由该卦为经卦。
并且以经卦睽卦为中心横竖向同位扩展成双向对应,如图乙。
颠倒过来看也是这样简要线条构图是
如果从历法的意义上讲,图表的第1竖列一经卦变六纬卦,是一纬卦值一日,那么,横向看一经卦变六纬卦则是一纬卦值二个时辰,就是一日十二个时辰。
6×6方阵的构成是六十四卦编码的一个特例。它除了服从于“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的编码规则之外,6×6方阵之间还有一个两两 相互的链结这么一个约束条件。如果我们将“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的排序从六十一既济卦下的六爻变之蹇卦往下排到第二百零四之鼎卦就会发现上下两个方阵的第一竖列与第二竖列有对应关系和不对应关系之区别,罗列如下:
上边罗列的“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排列顺序上从甲六十一蹇卦,乙六十二需卦开始到丙二百(零)三大过,丁二百(零)四鼎(排序以“以元经会”卷三至卷七之列表为依据),这144个卦分别是六十经卦自既济卦开始至恒卦为止的二十四个经卦的依次排列。每个方阵都是以竖向六爻变(纬卦)的顺序排列与横向六爻变(纬卦)交错排列,形成的24个6×6方阵。
这24个方阵除了七十三小过到七十八离这六卦(丰之六爻变)和百七十五大过到百八十乾(夬之六爻变),这两个6×6方阵,与上下方阵不对应外,其余的上下两方阵都是变为经卦的第一竖列与纬卦第一竖列的交叉对应形成链接。而这种上下方阵不对应的情况还有两处:就是六十经卦排列顺序42与43之间即涣蒙卦之间的坎卦六爻变,和60卦最后的剥卦,但剥卦之后是60卦的终结。我们似乎看不出来。可如果按64卦排列来看,剥卦之后的应当是坤卦,它的六爻变是复、师、谦、豫、比、剥。这样一来我们就清楚了。6×6方阵的对应是64卦的排列使然,而中间发生的四处与上下方阵不对应,是六十四卦中离、乾、坎、坤四卦不用的结果。倘若是64卦全部排列起来,就会有32对6×6方阵的上下变为经卦的第一竖列与纬卦第一竖列的两两交叉对应的链接。
这个现象也许无关宏旨。但如果把全部问题贯通起来,换一个角度考量,就可能有不同的结论了。
邵雍的先天易有一个未被重视的问题,就是我们前边提出的疑问:在“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排列中,单卦出现的频率差异的不规则现象,对三百六十卦的排序有何影响?邵雍的解释很简单:“以乾坤坎离之不用,所以成三百六十之用也。”表示他不屑于解释的态度。
然而,我们知道,邵雍先天易学的基础和核心是“先天八卦次序”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排列次序,他认为这个次序是自然形成的。用“先天”表示“出于自然,不用(人工)安排”的由来。“先天八卦次序”,被认为是准确而形象地表述了《易传》中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观念。
正是依据这一基本原则,才有“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大横图)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方圆图)”这样的卦画排序的相对平衡。所谓“阴阳流行”“阴阳对待”的约束条件是“先天八卦次序”。才有所谓的先天易之说。受“先天八卦次序”约束的六十四卦排列次序,其三百八十四卦排序已经摆脱了“先天八卦次序”的约束,而如果改变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不是按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下卦顺序的约束,那“三百八十四卦”与先天易也就没有任何联系了。
通过对横向和竖向排列的“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的定性分析,我们看到的正是邵雍改变了“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大横图)”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方圆图)的排列顺序,打乱了原图内在的联系。而单卦出现频率的不同,又破坏了其中的相对平衡。致使“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脱离了“先天八卦次序”,也就脱离先天易范畴。
从本质上说,先天易与先天历之间的关联,在于先天易的卦画排列表现为有规则的排列次序,这与纪历同样是一种有规则的排列次序是相同的。日、月、年、二十四节气遵循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运动的规律。这就要求纪日、纪月、纪年的编制是有规则的,才能达到“直观可计量,可重复再现,可预测,可验证”的科学程度。“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的排列规则表示某种平衡,但是却不能用以编制历法,这是确定无疑的。邵雍当然知道这一点。他企图用改变“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的排列顺序的“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来实现历法功能。这就导致他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
第一“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图”脱离了所谓的先天易范畴。
在《皇极经世》一书中,“以三百六十卦言历”既得用天干、地支和序数做支撑,又得用文字来说明,完全丧失了“伏羲之易,初无之字,只有一图以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这个定义的内涵,既得用文字,又得用数字反复说明,何谈“初无文字”的“伏羲之易”?!
结论很简单,脱离了“先天八卦次序”的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就不是先天易,也不是“伏羲之易”。
第二,“六十卦变三百六十卦”破坏了“六十四卦变三百八十四卦”的原有平衡,而它并未形成一种新的平衡,它的排列也无自己的规则。除了以复卦为六十卦的首卦这一特定的约束外,其余各卦的排列顺序的改变并不约束其与天干地支,序数三者之间的配置。一经卦变六纬卦的依次爻变和经纬卦互相定位这两条规则也不约束六十卦排列顺序。即便是上下方阵形成一组对应的32个方阵之间的改变,也不影响“以三百六十卦言历”卦的排列顺序。
结论是,“以三百六十卦言历卦”的排列顺序,并不具有特定的意义。
然而这两个结论未必能推翻“以三百六十卦言历”。三百六十卦能否言历的核心问题,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说明。不过邵雍的“以三百六十卦言历”,也如勒梅特提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的假说一样,为我们探索中国古代历法的起源和用卦画构建远古(伏羲)时代的历法模型提供了一条有用的线索。这一点,我们也将在本文之三部分做出说明。
微信公众号: 丹东于奕华 优酷空间:丹东于奕华(欢迎订阅,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