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为往世继绝学
于奕华
余生也早, 眼看就要混到“从心所欲, 不逾矩”的時候了。
自打六岁识文断字, 到文革前入大学,好读书不求甚觧, 毎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史无前例的大革文化命, 斯文扫地,图书付之-炬, 只好捧着《资夲论》圄圇吞栆读了三遍。
有书可读还是大学毕业被选征入伍,分配到一个偏僻闭塞的小县武装部仼闲职。那時赶上中华书局出版校点本二十四史,限量发行。县新华书店有四套份额、县委宣传部、县委党校、县图书舘各一套。我打着县武装部旗号爭得一套配额。武装部沒有文化活动经费开支,我便自己出钱购买。好在当時工资高,书价低,买得起。可贪贱吃穷了人。自此染上购书瘾,至今积蓄唯书而已。有好事者议论我读“封 、 资、 修”的东西, 领导对我进行教育, 我告以二十四史是根据伟大领袖的指示出版的, 伟大领袖也在读二十四史. 好事者落得个自讨沒趣。还要说感恩武装部,给了我充裕的時间读书。在一伙文革時读小学的大兵中, 我算得上知识分子, 接受再教育最好就是到农村去蹲点。于是我就成了专职蹲点干事。其实所谓蹲点不过是应付上级罢了。下乡自由散漫,读书又无干扰。我在乡下淘到一部道林纸版《辞源》,这帮了我读《史记》《汉书》《三国志》大忙。
读史未曾料到的是思想变化。看史记写得绘声绘色,史家之绝唱。司马迁受宫刑滿腹怨气。他写的又非亲身经历,以我自己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亲身经历, 知道两派爭斗, 大打出手, 批斗当权派揭出隐私, 清理阶级队伍诬良为盜, 公报私仇, 凡此种种与官家宣传有天地之差。料想后世之修史者断不会将真象公诸于世。后人从史书上读文革也是莺歌燕舞、“身经两朝太平日, 眼覌四世全盛時”。至于哪些是真,哪些是伪,恐怕老天都无法去说。由此悟出一条平凡的道理史是为胜利者写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我读史的收获就是疑史。且从疑史走上疑经的道路。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当过党校教员、报社编辑、做过七品官耳、经过商,办过企业、沒到知天命的時候就知天命了。辞官回家受五斗米而不必折腰。想平生诸事无成,唯有闭门读书与人无爭、与世无爭。
我读《易经》是受唐鉴教曾国藩读书之法的困惑。唐鉴告诫曾国藩,读书在专一经,一经果能通,则诸经可旁及,若遽求专精,则万不能通一经。唐镜海自诩,老夫平生所精者,亦不过《易》一种耳。这引发我的好奇。先前我曾翻阅过《周易古经》,以自已的古文底子如读天书一般,听唐镜海一说,便下决心再读易经。我先从读李镜池先生的《周易通义》入手,接着读金景芳的《周易讲座》》,高亨的《周易古经今注》再往后收罗数十种觧释《周易》的专著做比对,以求能深入进去。可事与願违,读得越多反倒越糊涂了。面对同一句易经卦爻辞,十个学者有十种不同解释,且每位都讲得头头是道,使读者难以辩别孰是孰非。《周易集解纂疏》《周易集注》《周易折中》读得人脑袋都大啦。丧失了判别对错的标准。这就迫失我折返回李镜池先生的《周易通义》和《周易探源》上来。李先生是位老实作学问的人,下工夫做过《易目》,过手过目易著不下三千种。令人诧异的是李先生竟然得出:“总的说来,两千余 年能超脱《易传》而立新说,还《易经》本来面目的未见一人”这样匪夷所思的结论。
我笨着想,如李先生所言,那欲求《易经》本来面目者,必定要超脫《易传》的范围,排除与之相关的一切朿缚,并与前人无多牵渉。在传统易学研究中,高亨先生解易一不守《易传》,二不谈象数;可他以《易经》为卜筮之书,仍是掙脱不了《易传》的朿缚;金景芳先生以马克思主义立场释易,实际上是重复程颐,还是在《易传》的阴影下掙扎。纵观古今,只有清章学诚“大挠未造甲子之前,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一说不在《易传》范围。可章氏此说并未深入,贯彻在“六经皆史”这个笼统的立场中,乃属猜想而己。往后杭辛斋,尚秉和,章太炎,胡适,顾颉刚诸說虽有新意,并不成系统,零七八碎地湊到一起,很难理出个头绪来。至于其他人,等而下之。
章学诚“六经皆史”的立场,客观上为《易经》超脱《易传》找到出路,且“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说又将《易经》与远古時代历法扣合起耒,大有还《易经》本來面目的可操作性。不过章氏似乎不懂历法,他也无法说清楚何以卦画为历象这个关键问题。他的猜想并沒有引起后人的注意,几乎湮灭无闻。我从章学诚出发沿着“即以卦画为历象”这个路标向前探寻,花了半年時间破觧了这个档在还易经本耒面目之前的最大难题。使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变成一个极其简单而又十分明确驗证实例的,是对考古新发现的深入研究。
自1978年以来,中国科学院考古所与山西考古所合作,在山西南部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据判是五帝之-的帝尧都城。2003年起解剖挖掘了大城祭祀区夯土建筑遗址,这处遗址被判定为古观象台。利用碳14测年,测定这个古观象台始建于距今4100一4000年,大致处于夏以前的尧舜時代。2005年10月科学院考古所组织13位天文学家对覌象台遗址进行实地考察,2006年《考古》杂志发表了18位天文历法学界的专家对陶寺镇古观象台遗址功能的讨论文章。考古学界,天文历法学界大致認为,此古观象台具有完备的观测功能,是迄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地址。然而,学者专家们的研究论证到了这一步就停下啦。对当时的历法是什么样子?如何推步?这个实质问题在2008年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古代历法》一书中作出”中国早期(殷商,西周之前)推步历法是什么样子?已经很难确知了”这么一个结论。也许是出自科学家的严肃态度,更可能是当下考古学界受“考古学是挖到什么说什么,没挖到的就不能说”僵化思想的束缚,面对4000年前的死物发呆。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专家学者既已站到陶寺鎮古观象台之上,为什么不肯再向前迈一歩,问问:既然肯定古欢象台有欢测功能,那些功能是以何种记录方式持续下來的?难道科学家会不知道天文观测是欢察与记录的统一,沒有观察的记录和沒有记录的观察同样都是不可思议的,这么一个极浅显的科学常识嗎?针对这些疑问,我在2008年撰写《试论易全面经六十四卦画的历法功能-兼对陶寺镇古观象台遗址发掘报告的一点质疑》,在复原古观象台观测功能的基礎上设计出易经六十四卦画全新排列架构髙表投影.”通过槓型进行推演,完整地再了易经六十四卦画的排列顺序所具有纪日,纪月、纪年、确定冬至日夏至日、确二十四节气和闰月等诸项制定阴阳合历的基本功能。确定易经六十四卦画就是古欢象台观象台观测所使用的系统符号,觧释了章学诚羲农即以卦画为历象这个猜想带來的疑问。此后便进入了《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研究领域。这件事本來应该由天文学界学者去做,实际上有一位著名学者陈久金先生已经在做了他所著《中国天文大发现》已经迈出这一歩,可惜偏离了方向把脚伸进十月太阳历拔不出脚來,而功亏一篑。
《易经十四卦古历论》是一个假说 . 它是由两个互相关联又相对独立的有科学依据支持的部分组成,一部份是《易经六十四卦的历法功能》,一部份是《易经六十四卦画的相对断代》、现已发表十二篇专著都围绕这两部份展开的,但是还不充份、不完整、往后还要用多篇论文來证明。
《易经六十四卦古历论》与传统易学研究的根本区別在于,我以沒有文字与数字的時代为界限,将《易经》划入史前史研范畴,从根本上割断了《易经》与卜筮、义理、象数之间的联系。通过幸存下來的物质遺存(六十四卦画及其排列顺序与立竿测日影法及移动游标纪日之间的关系)來硏究史前時期的历法,并由此深入到早期人类的思维世界,重现史前史時期人类的基本活动及演化过程,从而进入对人类的史前史的研究。这是迄今为止我们从未涉猎过的领域,乐观的估计,至少50年后或百年之后这个领域才会有人进入。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时下没人关注我的研究,况且我的文章很难读。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易学,天文学,物理学,地理学,数学,医学诸多方面知识。当下学术氛围,这种劳神伤力且无一点实惠可言的事,连傻子都不屑一顾。我读易经三十余载,愿把体会告诉读我文章的朋友.倘若你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可干,或者闲着连蚂蚁上树都懒得去看的话,听我奉劝;千万不要去碰《易经》;万勿轻信读《易》能开启心智,能学会经营之道,那都是扯淡;至于打着精于数术,用易卜筮预测未来的人,不是本人愚不可及,就是存心骗钱花。《易经》的意义在于它是远古时代的产物,承载那些遥远时代人类社会的信息。我写《六十四卦古历论》是讲给少数人听的,也只有极少数人能听进去。对多数读者来说,只要知道《易经》是一部历书,与当下市场货摊上卖块八毛钱的历书是一样没有神秘可言就行了。余平生经历颇多。平心而论只是个读书人。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平淡的生活。本着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心境混到这个岁数。聊以自慰的也仅仅是为往世继绝学做点努力,平生足矣。
微信公众号: 丹东于奕华 优酷空间:丹东于奕华(欢迎订阅,点击查看)